安徽天翰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孙晨
摘要:由于软土路基存在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保证公路施工质量,需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基有效处理,积极处置特殊施工作业环境,降低此类路基对公路工程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结合科学施工技术有效完成公路项目路基作业,维持公路工程顺利施工,进而充分保证公路工程项目路基稳定程度,改善公路通行效果。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方法
引言
为确保桥梁工程项目基础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软土地基必须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大部分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重点和难点是由于软土地基而产生的路面塌陷与不均匀沉降。由于软土地基土质存在松软多孔的问题,这对桥梁工程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有关施工人员为了改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必须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平。
1软土路基的特征
软土路基的孔隙较大,土质松散,土粒之间的空隙比其他土体大,这是造成软土路基承载能力低的主要原因。软土路基在河流、湖泊周围分布广泛,自身的含水量较大,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淤泥和淤泥质的土壤较多,这种软土固结需要较长时间,土体比较灵活,扰动性较大,这些都会对桥梁工程带来一定影响。当软土路基承受外部压力时,软土内部的空隙会很快缩小,水分直接被挤压出去,导致软土路基的体积急剧缩小,造成工程沉降。总而言之,软土路基在土层分布状况上比较复杂,与其他类型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会对桥梁工程施工带来负面影响,需要技术人员加强对土质的勘探,准确分析软土路基的特征,实施土体测量、实验等,保障桥梁的整体质量。
2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分析
在我国,桥梁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是非常普遍的。而软土地基恰恰是桥梁使用过程中产生渗水渗漏和下沉塌陷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对于桥梁施工来说是亟需攻克的难题。一旦软土地基处理不当,会因为松散多孔及流动性强等特性导致地基上部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受到伤害。此外桥面的平整度也受到软土地基影响,极有可能从小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发展成桥面裂缝和表皮脱落,进而影响到桥梁工程主体结构。因此,软土地基在桥梁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危害性,建设施工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桥梁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勘测地基土质时要实事求是,在科学勘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处理,确保地基强度及承载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为桥梁的安全稳固提供保障。在建造桥梁的时候,一般会铺上很多的无缝线路,并且会使用无砟轨道。所以在建造时,对于结构以及形式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选择设计的时候,一般以下部结构为主,如果下部结构不合理,那么对于整体影响会很大。另外,还要考虑到管线的铺设,也要按照设计的要求。要设置紧急出口,要避免列车出现倾覆的情况,避免安全隐患。
3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
3.1清淤
开工前先将积水排除干净,向排水沟中引流,使水排除到路基范围以外,对于无法采用以上措施排除的水,可使用污水泵进行抽排。在排水结束后,对原地面的高程进行测量,然后用挖掘机对淤泥进行开挖,并运输到建设方指定的地点。在清淤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对基底的实际承载力予以测试,并确定基底的实际标高,若能达到要求,则开始下一步施工,否则联系设计单位及时处理。
3.2路基排水
根据水源的不同,路基排水主要包含两种形式,即路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其中,水具有冲刷、渗透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路基的完整性受到影响,承载性能降低。对于渗入路基的水,其会促进土体湿度的增加,削弱路基的强度。地下水对路基的危害程度不尽相同,轻则导致路基湿软,重则破坏路基的稳定性,产生边坡滑塌等问题。路基排水的关键在于有效降低土基的湿度,将其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由此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路基施工前,需全面检查排水系统,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状况,若有则及时处理。针对会削弱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以拦截、排除的方法加以处理,以免出现地面漫流或下渗等问题,具体可以修筑边沟、截水沟等相关设施。对于影响到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在对其的处理中,可以采取隔断、疏干等相关方法,尽可能将其引至路基范围外,具体可借助盲沟、渗井等相关设施而实现。此外,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临时性排水设施,给路基土石方及附属结构的施工创设良好的条件,更为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3.3台后填筑施工
因桥梁过渡层结构缺乏稳定性等影响因素,可能导致公路与桥梁间出现高度差,或在投入运用后,发生结构改变,容易引发跳车事故问题。为规避相关问题,需采取台后填筑施工方式,对台背填方实施加固操作。经常采用的填充材料包含砂砾、碎石等,也可采取半刚性材料实行填充。通过开展台后填筑作业,降低台背受到压缩而出现的改变,有效减少对地基形成竖向加载效果,降低对桥台结构位置水平土层形成的压力等。
3.4铺筑换填材料
软基采取如下策略处治:先更换填筑50cm尺寸的片石,然后填筑一层20cm尺寸的碎石,最后铺上一层素土(分层完成),到路床顶部结束。更换填筑时使用的材料,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使用,除了要有良好技术性能,还要做到经济合理、取用方便。①于地面基础开始的回填务必保持在同一个高程内,倘若有深度差,要按图纸挖成台阶状,当然设置斜坡进行搭接也可以,待搭接部位彻底夯实了之后,从比较深的地方开始施工。②在分段填筑过程中,所有填筑层接缝都要做成斜坡,接缝不能处于薄弱部位,如基础或者是墙角。
3.5堆载及超载方面预先加压层填筑施工技术
堆载及超载方面预先加压层填筑施工时,针对路基顶面位置砂料调整平整,且做好砂料压实施工,采取土料实施封层,开展预先加压层施工作业,采取灌砂方式开展压实度测定。公路项目中对于涵洞和桥台位置选用超载处置形式,其他位置采取堆载土预先加压处置形式。实行加堆载预先加压施工时,存在水压并不安全情况等,在施工场地采取石粉实施堆载和超载,堆载高度值设定84cm,参考施工场地统计石粉容重,维持石粉容重是16.17kN/m3。依据项目路基实际需求,堆超载土方相关容重是20.0kN/m3,堆载高度值是103.84cm,超载高度值是123.61cm。
结束语
软土路基具有孔隙大、土质松散等特点,在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这种路基稳定性差,不利于施工任务的完成。作为桥梁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路基的重要性,提前勘测路基,基于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采取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案,不断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在实践操作中,施工单位可以选用强夯挤密法、强夯置换法、排水固结法、高压喷射注浆法、软土路基换填法等,采用排水、更换土壤、压实等策略,对不同性质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为后期的桥梁工程施工做好充足准备,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在未来的桥梁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施工人员需要不断总结地基处理经验,分析软土地基的内部结构形式,对土壤类型进行划分,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锋林.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3):154-156.
[2]李春晖,贾中举.关于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宽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0(17):17-18.
[3]安玉岭.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86-87.
[4]李丽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2):129-130.
[5]黄金.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83-184.